就近日媒體報道部分商務樓宇、工業園區寬帶被物業、代理商“卡脖子”的問題,工信部發布公告稱,要求當地通信管理局聯合有關部門抓緊調查核實,對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堅決整治、予以嚴懲。
公告顯示,為穩企業保就業,國家推出了包括“降低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”在內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,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,幫助企業渡過難關。而部分物業、代理商的違規行為,推高了商務樓宇、工業園區的寬帶價格,嚴重損害了寬帶用戶合法權益,明顯增加了企業經營負擔,必須及時糾正、嚴肅查處。
下一步工信部將聯合有關部門組織全國商務樓宇寬帶壟斷專項整治“回頭看”工作,買賣二手房持續保持高壓態勢,依法查處相關違法違規行為,同時舉一反三,完善長效工作機制,鞏固專項整治工作成果。
“商務樓宇寬帶壟斷”背后
是一種“地頭蛇”現象
通過正規營業廳辦理家庭寬帶,300兆帶寬網絡每年只需1000多元;但在寫字樓網絡中心只能辦理企業專線,10兆帶寬每年就要1萬多元……寬帶服務“提速降費”是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一直強調并努力的方向。“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降低15%。”2020年的全國兩會上,政府工作報告作出如上表述。但是,“新華視點”記者近期調查發現,部分工業園區、商業樓宇的寬帶“終端價格”實際并未下降,物業、代理商成了“提速降費”的“腸梗阻”。(7月6日新華社)
網絡提速降費,是為了讓老百姓與企業有更多“獲得感”,但一些地方的“提速降費”卻“梗阻”在了“最后100米”。工業園區和商業樓宇是企業聚集的地方,而一些房地產開發企業、物業管理公司利用自身的優勢地位“卡脖子”,敲企業用戶的“竹杠”。比如這些工業園區和商業樓宇在建設初期,就簽訂排他協議,只準一家寬帶服務商進入,讓這家服務商壟斷園區內的寬帶服務,這讓企業無法辦理其他運營商的寬帶,企業要交的寬帶費動輒上萬甚至數萬元,比正常價格多了數倍甚至十幾倍。另外,物業還巧立名目向網絡接入服務商、企業用戶收取其他費用……
商務樓宇寬帶壟斷問題并非新問題,而早已成了頑疾,而這一問題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。如2018年12月,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,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商務樓宇寬帶壟斷專項整治工作,要求基礎電信企業等不得與房地產開發企業、物業管理公司等達成任何形式排他性協議或約定,保障各企業平等接入、用戶自由選擇的權利。但目前來看,這次專項整治工作仍然沒有完全遏制商務樓宇寬帶壟斷亂象,不少企業仍然在寬帶使用上被“卡脖子”,無法享受到“提速降費”帶來的紅利。
疫情影響下,很多企業生存壓力加大,在這種情況下,高額的寬帶費用對企業無異于“雪上加霜”。要能盡快打通“提速降費”的“最后100米”,要根絕商務樓宇寬帶壟斷亂象。
寬帶壟斷違反反壟斷法,亟待予以遏制。要杜絕寬帶壟斷,關鍵需要監管部門能夠加大市場監管力度,對擾亂電信市場經營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懲。具體而言,需要監管部門能夠加強日常監督檢查,建立健全常態化、長效化的監管機制。
解決“提速降費”被物業“卡脖子”問題,就要“以彼之道還施彼身”,要反卡住這些無良物業的七寸,增加他們的違法違規成本,讓他們難以吞下通過寬帶壟斷搶來的“肥肉”,反倒要為此付出代價。只有這樣,才能讓無良企業松開他們那貪婪的“血盆大口”,放企業一條“活路”。
物業“卡企業脖子”,是在濫用自己的管理權限,所以,進而言之,這歸根到底還是一種“地頭蛇”現象,而對企業帶來的損害也就可能不止于“寬帶壟斷”。對于這種“地頭蛇”現象,就需要各級相關部門予以充分重視,堅決予以遏制,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,才能有利于企業發展。
內容來自人民資訊